第441章 黄巢北伐(1/2)
“窸窸窣窣……”
冬月中旬,随着三川战事彻底结束,大唐最终丢失了三川除戎州南部诸县外的其余州县。
高骈率军走入黔中道,最后由于蔺茹真将和张璘的伤势,不得不停留在播州。
如今已经过去好几日,但张璘与蔺茹真将的伤势不仅没有好转,反而问题越来越大。
播州遵义县衙内,当几名医官被带到正堂,亲自面对高骈时,他们此刻无比局促。
高骈坐在主位,眉头微皱的看着他们,而左右坐着的鲁褥月及高钦也脸色不太好看。
“能治否……”
高骈的声音,在此刻的几位医官听来,可谓冰冷。
几人面面相觑,最后还是由年纪最小的那名医官走出,颤抖着双手作揖道:
“回禀高王、张使君及蔺茹兵马使……恐怕、恐怕……”
“说!!”
高骈猛然拔高声音,把几名医官吓得纷纷跪下,先后叩首道:
“高王,张使君面部伤口已经生出毒疮,神仙难救啊!”
“蔺茹兵马使伤及肺腑,我等医术不精,难以救治……”
“高王,我等……”
“住嘴!!”高骈喝止几人,忍不住拍案而起,目光冷厉扫视几人。
“既然艺术不精,那留你们在世上也没用,四十三郎!”
“是!!”高钦站起身来,目光看向衙门左右兵卒。
兵卒们心领神会,拖着这几名医官便往外走去,任凭他们鬼哭狼嚎,也无法阻止自己的下场。
鲁褥月听到蔺茹真将与张璘病情后,脸上不免浮现出难受的表情。
高钦此刻也面色凝重,毕竟张璘可谓军中骁将,几次充当先锋,做的十分不错。
如今失去张璘,梁缵又远在岭西,黔中的事情便不好收拾了。
“传令!”高骈忽然开口,高钦与鲁褥月先后作揖。
“着黔中诸蛮尽皆前来遵义,凡有不来者,搜山检谷,身死族灭……”
“是!!”
尽管早有准备,但当高骈亲自开口时,鲁褥月与高钦还是不免心里一紧。
不过他们也清楚,数十万三川百姓必须有安身之所,不然以他们带入黔中的粮食,根本不足以养活他们到明年的这个时候。
只有对黔中那些不服管教的蛮酋动手,这数十万三川百姓才能成为唐军的助力。
在高骈的军令下,无数快马冲出遵义,往黔中道各县蛮部赶去。
与此同时,已经占据三川的刘继隆,则是从僰道城撤回了成都府。
刘继隆本意是要留张武驻守嘉州的,可张武胸口中箭,需要好好养伤,故此他只能留下李商隐、王思奉、刘英谚、高淮等人驻守清溪关、嘉州、戎州等处。
耿明夺下泸州、渝州、涪州、忠州、万州、夔州等处后,刘继隆将这几州划归东川暂治,同时令耿明修筑关隘、石堡,以此防备黔中道的高骈。
他带着张武、王建、高述撤回成都后,立马派出了南下的官吏去接管这些州县。
汉军此役收复十八州,需要做的解决的事情有很多,其中也包括阵没将士的抚恤。
“额啊……”
“疼!我疼!”
成都府衙的内院被改为了伤兵房,负重伤的伤兵和伤残的伤兵都在此地。
刘继隆与张武、王建走入其中,可见各厢房内休息着五六名伤兵,内院的厢房和倒座房及东西厅的榻上都躺满了伤残的士兵。
刘继隆穿着一身锦袍,带着同样负伤的张武和王建,一间间屋子的去看望这些伤兵。
有的人断了腿,有的人断了手,还有的被箭矢射瞎独眼。
由于汉军自河西开始,便专门解剖战死敌军的尸体来研究外科,加上刘继隆提出的消毒、杀菌和细菌等等见解,故此汉军的外科治疗要比同期的唐军领先太多。
饶是如此,许多感染的伤兵却还是无法救治成功,伤兵院内,每日都有兵卒因为感染而死。
尽管刘继隆知道青霉素,但这个时代却提取不出青霉素。
天然青霉素虽然容易弄,但却不耐酸、不耐酶,不能口服,只能注射。
但若是汉军可以研究并制作出注射器皿,也不会连输血都做不到了。
“安心养病,地方衙门还需要你们操训州兵,你们对于他们而言,可谓是老师傅了。”
刘继隆安抚着面前断了一只手的兵卒,他不过二十出头,此刻却被截断了半只手。
面对刘继隆的安抚,他显得有些局促,不知如何应对。
望着他的样子,刘继隆自己反而十分愧疚。
他不擅长安慰人,简单安抚两句后,便离开了这间倒座房。
待他走出后,却见张武正在与王建交谈。
“那张璘肯定死了,某瞧得清楚,十几支箭矢朝他脸上射去,只要射中一支,他肯定活不了!”
“他射某胸口一箭,某要他一条命!”
张武正在说着,王建却看向刘继隆道:“殿下。”
“殿下。”张武闻言也回头看向了刘继隆,而刘继隆却道:
“张璘若是真的死了,高骈必然接受不了,日后你驻守西川,得注意着黔中的变化。”
“是!”张武颔首应下,随后刘继隆看向王建:
“待王思奉率兵把高淮和九千精骑换下来,你先与高淮率兵返回长安,某待来年二月再返回长安。”
“是!”王建不假思索应下,随后才询问道:“殿下,接下来我们是要打河东还是东畿?”
如今王建也论功拔擢为正四品的都尉了,他自然有资格询问刘继隆。
对此刘继隆摇摇头:“是否明年出兵,还得看看关内道与关中的情况如何。”
关中情况,关乎汉军能否出兵进击河东及河淮两道,倘若再度爆发蝗灾,那便是刘继隆想要出兵,也没有那么轻易就能出兵的。
今年北方大旱,关内道及京畿的秋收结果还未送到他面前,可见局面并没有那么好。
在他这么想的同时,高述也疾步匆匆的走入伤兵院内,对刘继隆作揖道:“殿下,诸道粮册送抵了!”
“说什么来什么。”
刘继隆与张武、王建说着,随后带着几人往正堂走去。
正堂站着起居郎罗隐等人,他们被刘继隆留在成都,并未参与前线战事。
不过汉军向来注重军碟军报,故此他们在成都也不妨碍记录刘继隆起居。
“殿下,这便是诸道秋收粮册。”
罗隐作揖为刘继隆示意桌案上的那几本文册,刘继隆见状坐到主位,将这些文册先后打开。
文册打开后,他的眉头不由微皱,可见局势并不太好。
“陇右收获田赋三百七十余万石,关内道收获一百八十五万石,京畿收获二百七十六万石。”
“剑南收获四百四十二万石,山南西道收获一百二十七万石。”
刘继隆坦然说出诸道收获田赋数量,诸如剑南道和山南西道等处都比去年秋收结果要高,而陇右依旧保持。
关内道和京畿的收获情况不如预估,但刘继隆也早就有了心理准备。
且不提北方大旱必然带来粮食减产,单说蝗灾导致京畿三成土地几乎绝收,这结果便肯定不如预估的那般好。
“诸道一千四百万石田赋,总体比预估略微高上不少。”
刘继隆挤出笑容,这让张武等人松了口气。
以汉军治下现有的粮价来说,这差不多是七百万贯税收了。
若是加上商税和盐铁茶酒等衙门专营的收入,今年的税收应该不会比去年预估的低到哪去。
“此役阵没将士,截止目前有多少了?”
刘继隆询问张武,张武闻言作揖道:“八千四百七十六人,大部分是阵没于义宾和僰道两处,其余战场也阵没不少,但斩获的敌军甲胄不少于二万四千。”
接近一比三的战损比,若是刨除被伏击的义宾之战,其它战场的战损比,基本都在一比三朝上,这还是在三军没有彻底完成扫盲的局面下。
对于这种战损比,刘继隆自然十分满意,不过从高骈在此役中使用火器来看,唐军也并非没有进步。
尽管高骈手中的火器威力不如汉军,但若是用来对付黄巢、黔中土蛮和南蛮军队的话,也能取得奇效。
不过类似万人敌、火药包这种手段,刘继隆已经渐渐看不上了。
自从夺下了长安,他便夺得了他最想要的存在……长安御用的钟匠。
铸钟和铸炮的原理差不多,理论上来说,铸钟和铸炮没有任何区别。
正因如此,刘继隆当初才能在陇右搞出铁炮。
不过陇右的钟匠,最多也就制作出两尺大小的铁钟,所以汉军铁炮技艺只能用来制作守城的笨重小铁炮。
后来夺取三川,三川的钟匠技艺勉强能制作四尺铜钟,刘继隆没有这么多时间留给三川的钟匠,所以干脆攻打关中,俘虏了长安城内的御用和民间钟匠。
长安城内拥有大唐最高铸钟技艺,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高八尺、口径五尺余,重六千斤的景云大钟了。
这座天下第一大钟,代表了唐代铸钟最高技艺,可对于刘继隆来说,还是太过笨重了。
如今这些工匠都被迁徙去了陇右,在陇右研究铸炮技艺。
眼下虽然还没有眉目,但只要取得成功,那汉军就不用再玩火药包炸城墙的手段了。
想到这里,刘继隆看向高述:“派人去临州询问陈济通,铜炮若出,全体工匠,赏钱百贯!”
“是!”高述作为土生土长的陇右子弟,自然知道陈济通是谁。
不过除了他,在场知道陈济通的,也只有张武和刘继隆了,甚至就连王建都不知道带兵管理火药厂的陈济通。
只是王建并不愚笨,他只是听到铜炮二字,便联想到了军中的铁炮,继而想到了陈济通的大致身份。
他对陈济通十分好奇,毕竟赏钱百贯,这可是普通兵卒六年多的军饷,而且听自家殿下所说来看,这赏钱恐怕是一人一百贯,这便让他更为好奇了。
“好了,待高淮撤军回来,你与高淮先返回长安。”
刘继隆对王建交代起来,王建闻言作揖应下,随后见刘继隆又与众人交代了几句,最后才遣散了众人。
在他遣散众人的同时,随着汉军占据夔州的消息传出,长江两岸的百姓,也大概猜到了三川全境丢失的消息。
这则消息令长江上的水寇们振奋,再度兴风作浪。
康承训在洪州操训五万大军,同时训练五千水军,意图将洞庭南北的水寇尽数清剿,把黄巢包围在湖南。
他的这些动作,都被黄巢派往江西的谍子看得清楚,故此黄巢也十分着急。
“如今岭西占领不得,东边又进取不了,似乎只剩北上这一条道了!”
巴陵岳阳楼内,黄巢坐在主位,身后便是八百里洞庭水泽。
在他面前坐着尚让、黄存、林言三人,以及朱温、朱存、赵璋、张归霸、葛从周、孟楷等六名兵马使。
尽管黄巢语气好似商量,但众将都清楚,黄王既然开口,那便不是商量,只是告知。
“黄王,末将愿率本部作为先锋,渡长江攻取复州!”
张归霸毛遂自荐,但黄巢听后却摇摇头道:“江陵府固然富庶,但有汉水与北岸相隔,更何况江陵府若是有失,汉军必然会东出攻取秭归、夷陵。”
“汉军刚刚在三川取得大捷,兵马仍旧强盛,进攻江陵,无异于引狼入室。”
在座的都是黄巢拔擢起来的人,他说话自然没有那么多顾忌。
众人也心知肚明,故此朱温试探性询问道:“黄王您是准备直接进攻汉阳,走汉水以东,直接北上进攻洛阳?”
众人闻言精神一振,黄巢则是爽朗笑道:“不仅仅是洛阳,还有整个河淮!”
“如今朝廷的兵马不是在防备汉军,便是在防备河朔三镇,其余的兵马尽皆在江南和黔中、岭西等处。”
“河淮如此空虚,我若不取,岂不是为天下人耻笑?”
“唯有夺取河淮,再包围拿下江南,方能成就大业!”
“待到那时,这份功劳,吾不会独享,尔等皆享从龙之功!”
“黄王万岁!!”
朱温等人很有眼力见的举杯共唱万岁,黄巢也举杯畅饮,继而下令道:
“传令,十日后黄存亲率一万天平忠孝军,两万湖南军前往江夏,渡江攻取汉阳后,北上攻打洛阳。”
“林业亲率一万天平忠义军,两万湖南军攻打宣武、忠武、淮南等处。”
“末将领命!”楼内众将纷纷起身作揖,痛快饮下这杯酒后,先后领取军令下楼。
此时正是正午,而黄巢早就准备好了供大军两月之用的粮秣。
只要能渡江,他们自然可以弄到更多的粮秣,这不用黄巢吩咐,他们自己也知道该怎么办。
眼见他们开始调度兵马搬运粮秣,黄巢与尚让走到岳阳楼前,俯瞰洞庭湖。
“黄王,若是我军撤出湖南,此地世家豪强必然作乱,倒不如趁兵马还未调动,先下手为强……”
尚让看着黄巢,忍不住劝谏起来,黄巢闻言微皱眉头。
尽管他也气恼世家豪强的作为,但他也清楚,他想要夺取天下,必须获得世家豪强的支持。
在他还未彻底掌握天下前,他还不能得罪世家豪强,因此他沉声道:
“湖南毕竟是吾等起家之地,除非世家豪强趁机作乱,不然吾不可轻易加刀兵于其身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